国家疾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随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高温热浪、洪涝、低温寒潮、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人类的生存、生命和健康正在受到极大挑战,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行动方案》的出台,对增强我国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行动方案》明确,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将健康适应理念融入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全程。坚持“主动适应、科学适应、系统适应、协同适应”原则,以防范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强化健康适应行动、提升健康促进能力为目标,将预防关口前移,建立以气候变化健康早期预警为先导的适应联动机制,推动各层级、多元化健康适应政策与协同行动,提升气候变化适应和风险防范能力。计划到2025年,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和指标体系构建等。计划到2030年,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能力、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显著增强,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基本形成。
《行动方案》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包括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防范和综合干预能力、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卫生保障能力、增强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加快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科技创新、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全球行动等。
其中,在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防范和综合干预能力方面,增强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协同能力,加强重点场所、脆弱人群气候变化健康适应与干预。研究将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管理有效融入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造和竣工验收体系。强化城市与人居环境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和供水保障。改善重点场所工作环境卫生状况,优化配备健康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制定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环境下作业人群劳动防护标准。
在增强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方面,加强绿色低碳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抵抗力和恢复力,提高气候敏感疾病的诊疗能力。将节地、节电、节水、节材的绿色低碳建设标准纳入新建和改扩建的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和建设方案,降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碳排放。鼓励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医疗卫生机构能源资源管理平台,探索追踪相关能耗。
《行动方案》强调,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支持保障、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实施指导等方面切实保障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加强宣传解读、组织实施,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贯彻执行。
原文地址:http://zjj.dingxi.gov.cn/art/2024/9/30/art_10136_177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