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黔东南州“整、改、建”三招推进农村房屋 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4-06-09 08:50:36 本文标签:黔东南州 整改 推进 农村 

近年来,黔东南州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采取整治自建房、改造危险房、建设宜居房等措施,全力推进农村房屋提质增效,持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一是整治“自建房”。采取“农户自查+乡村排查+县级复查”的方式层层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针对排查疑似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安全鉴定,精准判定安全等级。针对鉴定为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制定“一户一栋一策”,分类建立“台账式”“清单化”整治台账,采取工程措施和管控措施的组合整治方式,分类推进自建房整治。2022年以来,全州共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4105栋,其中工程措施2201栋,管理措施1904栋。

二是改造“危险房”。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突发严重困难户、农村低保边缘家庭户、其他脱贫户等7类重点对象,采取“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对排查新增农村危房并符合政策条件的,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同时借助贵州数字乡村APP农村房屋管理预警系统,建立定期预警及动态筛查监测机制,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2021年以来,全州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83户。

三是建设“宜居房”。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农房功能“一分三净五改”、风貌“两化、四拆”、环境“两清、三园”建设和改造,实现房屋功能优化提升、风貌靓化提升、环境美化提升,建设宜居农房试点;编制《黔东南州农村住宅风貌导则及指导图集(试行版)》,收录了苗族、侗族、徽派等19种建筑风貌,采取“ 一对一 ”的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宜居农房建设试点村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农村房屋建设质量,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21年以来,全州共建成宜居农房试点34个,改造完善提升农房2800栋;共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服务30余名。

来源地址:http://zjj.qdn.gov.cn/ywgz_5825302/xcjs_5825305/202401/t20240109_8350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