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金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要求以及新时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要求,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金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及“阳光规划”的要求,现将该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征求公众意见。
一、公示时间:2023年10月8日—11月6日,共30日。
二、公告地点:
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jsj.jinhua.gov.cn);
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zrzyj.jinhua.gov.cn)。
三、意见反馈方式:
(1)书面意见请邮寄至金华市婺城区丹溪路1188号财富大厦1922室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处(邮编321017),或发送至邮箱315784439@qq.com。
(2)电话: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处0579-82064602;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处18963002790。
金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研究范围、规划范围、重点范围三个层次。
(1)研究范围——金华市域1.09万平方公里;
(2)规划范围——市区2049平方公里;
(3)重点范围——中心城区79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三、规划目标
以安全稳定的生态格局奠定绿色基础设施,以交融通达的水绿网络联系城景、城乡,以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各类绿地创建品质人居环境,点、线、面相结合,融山、水、林、田、湖、城于一体,充分彰显“两山涵城、三江汇城、活水润城、山水同城”的城市风貌,打造具有金华特色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美宜居公园城市、浙江之心诗画城市,展现整体大美、金华气质。
四、规划指标
(一)城市绿地率:到2025年,城市绿地率达到39%;至2035年末,实现城市绿地率40%以上;
(二)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25年,绿化覆盖率达到43%;至2035年末,达到43%以上。
(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到202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m2/人;至2035年末,达到14.8m2/人。
(四)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至2035年末,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五、规划主要内容
(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三片区、八江十一廊”的市域绿色生态空间总体格局,构建市域生态保育、风景游憩、安全防护三大体系,并保证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一心”——市域中部以丘陵山地为主体构成的都市区生态绿心;
“三片区”——以大盘山山脉、会稽山山脉、仙霞岭山脉、千里岗山脉、龙门山山脉为主要依托形成的东、南、北三片生态屏障,承担重要的生物栖息、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八江”——为全市八大干流,即兰江、金华江、东阳江、衢江、武义江、南江、文溪、浦阳江为依托构建的生态主廊道,是浙中区域生态功能区连接的重要生态纽带;
“十一廊”——以各城市组团间现有绿地、农田等生态空间为依托构建的11条生态隔离廊道,是增强各生态板块间的生态联系,避免城市组团的连片发展,维护生态结构稳定的重要生态空间。
(二)市区绿地系统规划
建设“两山八楔拥城、三江四廊连城、廿溪百园营城”的绿地系统结构。
1.“两山八楔拥城”
以“两山”、“八楔”筑底,巩固生态安全格局,引导郊野游憩。重点打造南北生态绿屏、郊野公园绿环。
“两山”——文化北山、悠然南山。北山突出儒、释、道文化品位,与周边城市联动打造大金华山文化区。南山突出幽静、悠闲的自然风光,加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保护。
“八楔”——八大生态绿楔,即长湖生态绿楔、郭力垄水库生态绿楔、白沙溪-清塘水库生态绿楔、梅溪生态绿楔、十八里生态绿楔、仙桥-芗溪生态绿楔、孝顺溪生态绿楔、上荷塘-溪口水库生态绿楔。
2.“三江四廊连城”
以“三江”、“四廊”连接主城与新城,形成生态网络基干。重点打造连续的多彩风景绿廊、安全防护绿廊。
“三江”——依托金华江、东阳江、武义江形成的三江六岸景观带。
“四廊”——四大城市通风廊道,即杭金衢高速生态廊道、杭长客运线生态廊道、金东阳江-金华江-浙赣线生态廊道、甬金衢上高速生态廊道。
3.“廿溪百园营城”
依水建绿,蓝绿交融;见缝补绿,城园相融。
“廿溪”——沿20条主要溪流及其相连的库塘建设滨水绿地,包括白沙溪、桐溪、长湖、石门溪、盘溪、乾溪及成功塘、玉泉溪及湖海塘、回溪及接力塘、通园溪、王坦溪、梅溪、曲桥溪、赤松溪、芗溪及深塘、东渎溪及上横畈和水库、张家溪及王里源水库、孝顺溪、航慈溪、厚大溪、八仙溪等。
“百园”——湖海塘公园、赤山公园、金满湖公园、羊尖山公园等设施完善、功能复合的综合公园,中国茶花文化园、五星公园、儿童公园等特色鲜明、主题多元的专类公园,还有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的社区公园与游园。
(三)中心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系统布局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区域绿地。到2035年末,规划建成综合公园50处以上,社区公园80处以上,专类公园30处以上,游园200处以上。
(四)专项规划
1.绿化树种规划
规划选择香樟、桂花、悬铃木、无患子、黄山栾树等15类基调树种,银杏、重阳木、垂柳、枫香树、梧桐、乌桕等25类骨干树种,增补市花(茶花)品种,丰富市花应用场景,打造三江六岸八大特色植物景观单元,提升城市景观地域化特色。
2.林荫路规划
到2025年,金华市城市林荫路覆盖率达到85%。
适地适树,效速并重。优化树种选择,选取冠大荫浓、成荫速度快且景观表现良好的树种打造林荫路。在保证建成效果的同时,优化道路断面形式,根据道路不同现状条件,通过增加中间分车绿带、机非隔离带的形式,加速道路成荫速度,如八达中路。
点染文化,增色生韵。依托金华地域文化,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与植物种植相结合,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景观效果突出的道路植物景观,如李渔路、北二环西路(近浙师大段)等。
优化种植,建管结合。优化行道树种植环境,视情况采用带状树池取代方形树池、改良土壤性状,为树木成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林荫路建成后,加强日常道路植物管理养护,保障植物成活率与景观效果,如飘萍路。
3.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优化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养护水平;加强城郊古树名木个体的保护,建立城郊古树名木监测系统与古树名木档案,实现远程统一动态监管;建设古树名木园及古树名木展示点,推动金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展;加强后备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对50年以上的珍贵稀有树种,或树形奇特、有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的大树或树群进行补充调查并登记造册,划定后备古树名木保护范围。
4.城乡生态廊道规划
系统构建城乡生态廊道,加强结构性生态空间控制。构建9条区域级生态廊道,锚固城市发展空间,连接城市组团和乡镇斑块,连通城镇空间与城市外围生态空间,包括杭金衢高速生态间隔带、甬金衢上高速生态间隔带、金千黄高速生态间隔带、芗溪生态间隔带、航慈溪生态间隔带、金华江生态廊道、东阳江生态廊道、武义江生态廊道、白沙溪生态廊道等。构建18条城市级生态廊道,沿主要城市道路、河流建设防护绿地、公园绿地,连接城市主要生态斑块,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包括莘畈溪生态廊道、厚大溪生态廊道、梅溪生态廊道、桐溪生态廊道、乾溪生态廊道、回溪生态廊道等。
5.公园体系规划
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五级公园体系。
金华市公园体系构成表
公园体系 名称 | 一般规模 | 服务半径 | 区位特征 | 主要绿地类型 | 主要 游憩时间 |
郊野公园 | ≥40公顷 | 3000米 | 城镇开发边界外 | 城区边缘的风景游憩绿地、其他有游憩功能的田园或森林等区域绿地(EG) | 节假日 |
城市公园 | ≥10公顷 | 2000米 | 城镇开发边界内或紧邻城市区域 | 综合公园(G11) 专类公园(G13) 城市生态公园(G15)1 | 周末及日常 |
片区公园 | ≥5公顷 | 800米 | 15分钟可达 | 社区公园(G12) | 周末及日常 |
社区公园 | ≥1公顷 | 500米 | 10分钟可达 | 社区公园(G12) | 日常 |
口袋公园 | <1公顷 | 300米 | 5分钟可达 选址灵活,见缝插绿 | 游园(G14)与小型绿色开放空间等附属绿地(XG) | 日常 |
注1:“城市生态公园”是规划对现行绿地分类标准中“公园绿地”的概念拓展和类型补充。在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的划定中,大量绿地以“开天窗”的形式被划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其中包括城市山地公园、农业景观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等。规划将这些依托非建设用地的“城市生态公园”也纳入公园体系规划及相关指标计算中。
6.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规划构建金华市长期避险绿地、中期避险绿地、短期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四类防灾避险绿地体系。
中心城区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表
类型 | 一般规模(hm2) | 有效避险面积占比(%) | 人均有效避险面积 (m2/人) | 服务半径(m) | 主要绿地 | |
长期避险绿地 | ≥50 | ≥60 | ≥5 | 2000 | 湖海塘公园、赤山公园、金东中心景观公园、金满湖湿地公园、王里源公园、燕尾洲公园 | |
中短期避险绿地 | 中期避险绿地 | ≥20 | ≥40 | ≥2 | 500 | 白沙溪景观公园、金华江滨江公园、创业公园、友谊公园、长湖公园、玉泉溪儿童公园、城北景观公园、上横畈滨水公园、漫步湾公园、金义儿童公园、金义中央公园 |
短期避险绿地 | ≥1 | 现代工业艺术公园、中心轴景观公园、婺州新区历史文化公园、农耕文化园、吕塘公园、金星公园、美和公园、秋涛公园、金湖公园、凤凰山公园、和信公园、和美文化园、金东耕雨公园、市民广场、双溪公园、假日公园、中国茶花文化园、五星公园、青春公园、栖凤公园、潭头儿童公园、曙光公园、施光南音乐公园、城北儿童公园、城北森林公园、莲湖公园、建筑艺术公园、起早山公园、张家溪滨水公园、孝顺镇中心公园、祝湖公园、尖大塘生态公园 | ||||
紧急避险绿地 | ≥0.2 | ≥30 | ≥1 | 300-500 | 按照城区的人口密度和避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均匀分布于中心城区内 |
(五)绿地管控要求
1.“绿线+生态控制线”分类管控
规划划定城市绿线与生态控制线,对重要城市绿地及生态区域进行控制。规划将城镇开发边界内1公顷以上的公园绿地、平均宽度20米以上的滨水绿地、结构性防护绿地、填补盲区的重要口袋公园划入城市绿线;将城镇开发边界外重要的城市生态公园、风景游憩绿地、生态绿楔等划入生态控制线。
2.“虚位+实位”分类传导
实位管控:对于已建和在建绿地、规划的重要综合公园与专类公园进行实位管控,定量、定位、定边界,在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
虚位管控:对于边界难以确定的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进行虚位管控,在保证“规模不减、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绿地的边界。滨水和沿道路的带状公园应保证连续,若部分集中建设区域在规划期内不具备绿地整体实施条件,允许结合城市更新逐步推进实施。对于填补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盲区的重要口袋公园进行虚位管控,在保障规划“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不减小”的前提下,允许200米范围内的位移和形态变化。
六、近期规划
(一)近期建设目标
主城区近期绿地建设以重点地区环境景观显著改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有效提升、结构性绿地基本完善为目的,结合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市重点地区开发同步建设。
新城区近期绿地建设以塑造新区环境和形象、带动新区经济发展和人气集聚为主要目标。
(二)近期建设策略
逐步调整功能:立足当前,瞻望未来,考虑规划的连续性,在近期建设中控制好远期规划实施的各类用地。考虑绿地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对远期规划为公园绿地但近期不能实施的地段,可考虑先行绿化建设为临时性防护绿地,并根据城市建设步伐逐渐调整为公园绿地。
强化薄弱环节:逐步引导和调整市区用地结构,抓住绿化的薄弱环节,重视公园绿地服务覆盖扫盲,加强防护绿地特别是组团隔离防护林地、沿河防护林地和道路防护林地建设。
提高绿化档次:注重加强道路、滨河绿地的改造和建设,提高绿化档次,营造城市水绿风景线。
提升环境效益:大力加强城郊防护林、风景林、城市隔离林等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风貌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绿地建设,大大提升城市绿化环境效益。
七、规划实施建议
(一)强调绿量达标
加强各类绿地建设,积极推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改善人居环境。
(二)强调精准补绿
一要重规划。将“口袋公园”作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的重要抓手;二要补短板。以市民步行可达距离为标准,结合现实情况,合理选择口袋公园位置,补齐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足短板。三要精设计。制定金华市“口袋公园”设计导则,引导“口袋公园”分类型、特色化发展。
(三)强调品质特色
牢牢把握金华市园林绿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分别以“布局优化”、“服务提升”、“特色发展”为关键抓手,开展公园覆盖扫盲行动、公园活力提升行动与公园特色塑造行动。公园品质持续提升,金华特色逐步显现,实现综合公园功能复合有特色,专类公园类型多样有趣味,社区公园设施完备有活力,口袋公园小巧精致有亮点,三江六岸绿带贯通多风景。
(四)加强管理监督
加强城市绿线管理,严格执行监督;加强绿地规划、建设及养护,明确责任,依法治绿;建立绿化考核、评比制度。
(五)加强资金保障
完善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代建、认建的模式鼓励社会参与。
(六)加强队伍建设
引进园林科技人才,进一步提高园林科研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园林协会、科研院校等技术平台的作用,指导金华园林绿化。
(七)增强民众意识
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绿化宣传,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来源地址:http://jsj.jinhua.gov.cn/art/2023/10/8/art_1229168712_411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