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乌蒙大地姹紫嫣红。
记者来到织金县文家坝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控制室,只见工作人员按下操作按钮,井下采煤机便随即运转起来,深埋地下的煤炭源源不断被采掘输送而出。
站在群山之间,远眺洪家渡水电站:银灰色大坝上万顷碧波荡漾,冲泻而下的水流如银龙贯空,发电机组在嗡鸣声中将电力资源从莽莽深山送至四面八方。
在威宁自治县雪山镇灼甫草场,“风车”迎风而舞,将风能转化成电能。在风电场不远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晒下一片片亮起来。
灼甫草场
这些,都是毕节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全面做优做大做强传统煤电的同时,全力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毕节不断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坚持传统能源产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构建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推动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有“量”更有“质”。
写好“煤”文章毕节山区群峦叠嶂、沟壑纵横,然而在莽莽群山间,埋藏着丰富的煤炭、煤层气、页岩气等资源。全市范围内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总量325.53亿吨,占全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的42.5%,是贵州省主要优质无烟煤产地,也是国家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威宁自治县海拉镇平箐风能光伏电站(陈 曦 摄)
过去,由于开采方式粗放,不仅造成了生态破坏,还降低了生产效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富矿精开”势在必行。
叶茂源于根深,路正源于向准。为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毕节坚持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制定印发《毕节市推动煤炭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明确了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路径、任务分工和重点事项,通过实施“六个一批”分类处置,加快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市煤炭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发展成效明显,逐步解决煤矿“小、散、弱”的问题,煤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青龙煤矿通过智能矿井建设、井下5G、机器人示范应用,把先进的装备和科研成果运用到煤矿生产、建设中,有效提升了煤矿科技装备和安全管理水平,煤矿工人作业环境明显改善。
贵州豫能新田煤矿依托科技创新,把加强智能化煤矿建设作为矿井技术进步和提升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广泛推广运用智能化先进设备技术,推动了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实现了煤炭开采绿色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023年,全市建成进入联合试运转煤矿16处、每年新增产能790万吨,煤炭产量6470万吨。2023年供应电煤3900万吨,占全省44.4%,电煤供应连续8年排名全省第一。
毕节还不断发展新型能源化工产业,不断补齐储气调峰短板,推动能源开发涌现新“气”象。目前,全市建成2个地面煤层气抽采利用项目,完成钻井103口,现日均产气量7万立方米,煤层气用于加工LNG。2023年全市完成地面煤层气抽采2513万立方米。
优化“电”结构近段时间,在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建设点,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各类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数千名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施工,绑扎钢筋、焊接钢构、安装模板、浇筑道路,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是全省重大工程之一。项目采用世界首台660兆瓦超临界“W”火焰锅炉,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打造“西南领先、贵州一流”的高效清洁智慧电厂,计划于2025年6月实现1号机组并网发电,2025年8月实现2号机组并网发电。同时配套新能源规划建设容量750兆瓦,新能源项目计划于2024年陆续开始动工建设。
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效果图2023年,位于金沙县、黔西市、纳雍县的三个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同步建成并实现全容量并网运行。三个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可在电网中发挥削峰填谷、调峰、调频、共享储能等作用,有力助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电力是工业的血液。围绕“双碳”目标,毕节各地火电厂纷纷实施技改项目,通过节能降耗,推动火电变“绿电”。威赫电厂示范项目采用全新的发电技术和设备,和亚临界发电机组相比每度电节约供电煤耗60克至70克;污染物按照超低排放设计,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排放较省内其他火电机组减少70%至80%,大幅度降低了发电成本和燃煤电厂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与此同时,一批重大发电项目加快建设,对毕节不断优化电力结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毕节始终高质量、高标准做好项目谋划,在招商引资上精准发力,千方百计推进能源项目建设,扩大能源有效投资。目前,全市现有火电厂7家,总装机960万千瓦,在建煤电项目2个,拟建项目2个;全市现有电力装机容量1632.15万千瓦。2023年,全市发电量580.43亿千瓦时,实现产值279.57亿元。
绘出好“风光”
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威宁经济开发区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上工人正全力以赴赶订单、抓工期,大小机器精准作业,一块块光伏板从这里组装完成,发往全国各地。
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臂在生产光伏组件(何 欢 摄)近年来,威宁自治县把新能源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主力军,引进贵州长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打造集风、光、储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同时,以贵州长通集团为“链主”,以商招商,引进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强兴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能源开发投资商和配套零部件制造商入驻,打造集光伏组件、储能、逆变器、电缆、光伏支架等生产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基地。
毕节在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进程中,进一步突出比较优势,紧紧扭住风电、光伏这一抓手,绘出美好“风光”。
在“贵州屋脊”韭菜坪上,2011年4月投产的小韭菜坪风电场,是贵州省第一个风电项目,同时也是贵州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投产发电的风电场,实现了贵州风电开发事业零的突破。
在纳雍县锅圈岩乡大滥坝连绵起伏山峰上,20座风力发电车不停转动,20台单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8519万度,等效满负荷年利用小时数1936小时。
金沙县新化农业光伏电站(30兆瓦)项目采用“光伏发电+种植+生态养殖”等结合的模式进行建设,让种植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融互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毕节累计建成新能源项目92个,装机规模552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的33.8%;在建风电、光伏项目37个,装机306.59万千瓦;获批新能源项目98个、装机825.77万千瓦,获批项目数和装机规模均排名全省第一,新能源发展后劲十足。
来源地址:https://www.bijie.gov.cn/xxfb/bjyw/202404/t20240408_8415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