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关于《南昌市完整社区建设规划(2023-2030年)》(草案)的批前公示

发布日期:2024-06-08 20:26:41 本文标签:南昌市 社区 建设 规划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22〕48号)和《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完整社区建设工作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通知>》(赣建办文〔2022〕125号)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局委托第三方编制了《南昌市完整社区建设规划(2023-2030年)》(草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现将《南昌市完整社区建设规划(2023-2030年)》(草案)向社会公示,征求公众意见。请于2024年6月26日前将意见和建议(单位加盖公章)以电子邮件方式反馈我局。

公示时间:2024年5月28日至2024年6月26日)

公示地点: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

联系方式: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更新科(邮箱:361744076@qq.com;电话:0791-83884169)

附件:《南昌市完整社区建设规划(2023-2030年)》(草案)公示件

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5月27日

附件:

南昌市完整社区建设规划(2023-2030年)(草案)公示件

为深入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3〕121号)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22〕48号)及《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完整社区建设工作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通知>》(赣建办文〔2022〕125号)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完整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南昌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示范的重要部署,强化以城市体检评估发现的问题为依据,推动实施社区更新改造。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点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切实发挥好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二)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按照先易后难、示范优先的原则,近期有序推进127个基础类完整社区和12个示范类完整社区(市级完整社区示范项目)创建,63个品质类完整社区提升(选配项得满分)。到2025年完整社区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远期目标:在近期建设的基础上,远期继续推进104个基础类完整社区创建,60个品质类完整社区提升(选配项指标得满分)。到2030年完整社区覆盖率达到65%以上。

(三)基本原则

1.以近邻党建为引领。深化近邻党建,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动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管理机制,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2.以完善功能为核心。坚持规划引领和民意导向,对标完整社区,结合区域实际,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化智慧化,营造社区宜居环境。同时健全社区管理机制,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3.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居住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及运营、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及社区综合服务,促进资金、资产、资源等统筹利用、良性循环,推动完整社区项目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可持续。

二、建设要求

(一)单元统筹

完整社区建设应按照《南昌市完整社区建设规划(2023-2030年)》划分的完整社区单元,作为开展完整社区指标统计、达标评价或专项体检的基本空间单元,并在完整社区单元内统筹补齐各类设施短板、推进设施共建共享。

(二)建设分类

完整社区按照基础类、品质类和示范类三类分类,分类推动完整社区建设工作,分阶段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1)基础类:注重基本功能、补齐标配

基础类完整社区须达到《江西省完整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底线要求,重点满足“一老一小”基本服务需求,从保障社区老年人、儿童的基本生活出发,兜好安全、民生保障底线,满足居民基本日常生活需求。

(2)品质类:舒适便捷、精准选配

品质类完整社区在基础类的基础上,达到《江西省完整社区建设指南(试行)》要求,以设施完善、全龄友好和舒适便捷为导向,结合社区人口年龄结构和社区居民需求,精准选配,进一步提供多元的社区服务以及便捷的出行和舒适的环境,满足居民舒适便捷需求。

(3)示范类:注重绿色智慧、鼓励增配

示范类完整社区在品质类的基础上,以未来场景建设为导向,在绿色低碳、智慧互联、社区治理等方面积极探索示范,满足居民生活高品质需求。

(三)建设内容

1.基础类完整社区

(1)保障社区基本服务设施。保障社区建设有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个托儿所、一个老年服务站和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2)保障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保障社区至少有2-3个便利店、多个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以及其他便民商业网点。

(3)保障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保障水、电、路、气、信等设施的完备和运行安全。统筹协调停车及充电设施、建设联贯各类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和住宅的慢行系统和公交站点;补齐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完善垃圾收运及公厕等环境卫生设施。

(4)保障公共活动空间充足。至少有一片不小于15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场地,至少有一片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

(5)提升物业服务覆盖率。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鼓励建立物业管理服务平台。

(6)推进社区服务体系优化。建立有效的社区治理机制,引导公众参与,居民自治,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

2.品质类完整社区

(1)完善社区基本服务设施。建设功能齐全、规模适宜的社区综合服务站、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2)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善综合超市、便利店、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以及其他便民商业网点,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3)完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完好、安全稳定的水、电、路、气、信等设施、实现光纤入户、多网融合。完善防灾避险设施、保障充足的停车及充电设施、设置无障碍车位,无障碍专用厕所,实施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

(4)提升公共活动空间品质。建设有完善功能和足够规模的公共活动场地(含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和公共绿地。并进行适儿化、适老化改造。

(5)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推进专业化物业服务,保障物业管理用房和建立物业管理服务平台。

(6)推进社区服务体系优化。推进城管进社区、五社联动,引导公众参与,居民自治。定期举办具体特色的文化活动,培育社区文化,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3.示范类完整社区

(1)完善社区基本服务设施。在品质类基础上,完善儿童之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推广绿色建筑。

(2)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在品质类基础上,进一步培育社区特色商业服务网点。

(3)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在绿色低碳、智慧互联方面提升水、电、路、气、信等设施、实施高品质供水和海绵化建设。

(4)提升公共活动空间品质。提升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内涵和品质,实施生态化、海绵化建设。

(5)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推进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接,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物业管理服务平台。

(6)推进社区服务体系优化。健全社区协商制度,弘扬社区文化,营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氛围。

(四)设施布局

1.选址。完整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应选择在安全的空间和场所进行建设,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划标准规范要求。

(1)新建型社区要按照完整社区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型社区配建的完整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应与新建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

(2)既有型社区要逐步补齐完整社区建设短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等工作,大力优化整合社区内空间资源,合理利用拆除腾退用地、闲置低效用地,包括社区内可再利用的闲置厂房、仓库、集体房屋、商业设施,以及不符合城市发展方向、闲置低效、失修失养的园区、楼宇、闲置校舍、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等空间资源,建设完整社区配套服务设施。

2.布局。完整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宜在社区居民步行5-10分钟范围内设置,宜布置在完整社区内相对中心区域,方便居民使用。

(1)完整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应结合实际条件,可集中设置、也可分散设置。以资源整合、集约建设为原则,重点推广和优先建设(改造)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服务综合体。

(2)暂不具备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的社区,可“插花”式分散建设功能相对单一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根据群众需求,优先选择配置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等服务功能。

(五)建设方式

1.新建。新建型社区配建社区服务设施应重点考虑“一老一小”服务需求,优先在低楼层布置,家政便民、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地下、半地下、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并与社区现有服务设施统筹兼顾,实现共建共享。

2.补建。既有型社区补建社区服务设施,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现有居住小区空地、拆除腾退用地、低效闲置用地等资源,通过整合社区用房、产权置换、征收改建等方式进行,与社区现有服务设施统筹兼顾,实现共建共享。

3.扩建。既有型社区已具有相关功能的服务设施,但规模不能满足建设标准的,在符合日照、消防等规定的前提下,可结合各地城市建设管理相关规定,适度增容扩建。

4.改建。既有型社区利用闲置、低效等用房改建为社区服务设施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资源的统筹调配,提升社区服务供给水平。鼓励引导产权人等主体充分利用现有房屋场地,将符合条件的场所优先转型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用地紧张的既有型社区可以通过购置或租赁社区内的其他公共设施用房、公用住房、低层住宅等方式,满足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老年服务站、社区物业用房、社区托儿所的建设需求。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市完整社区建设工作,各区、管委会及湾里管理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完整社区建设与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片区综合更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一体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制定年度计划。各区、管委会及湾里管理局要每年制定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年度计划并报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目标任务、项目清单、建设内容、实施计划、责任单位、资金安排等,按照基础类、品质类、示范类三类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工作。

(三)加强评价督导。建立统计分析机制、领导联系制度,结合区级城市体检并定期开展完整社区建设专项体检。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社区,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褒扬激励;对工作推进不力的社区,及时开展跟踪督导。

(四)广泛宣传推广。开展广泛宣传,全方位展现完整社区的规划设计、政策创新、典型项目、突出成效及全域推广的理念。定期总结提炼完整社区建设方法成果,全面宣传完整社区建设的模式、制度和品牌。搭建社会公众参与平台,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构建完整社区共建共创共享的工作格局。

来源地址:http://zjj.nc.gov.cn/nczfbzglj/csgx/202405/c967553e36f7492296fb00fcfb481bc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