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如何在保留传统村落原始风貌的同时,改善当地人居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激发传统村落活力是一个重要命题。近日,海盐县在六里村朱家门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开展交流座谈,相关专家学者、入住朱家门的文化人士、商家代表参与交流。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科技处处长、长三角(嘉兴)历史建筑保护研究中心创始人李晓龙围绕《传统建筑保护修缮利用》作交流分享,他用嘉兴市梅里有为图书馆和上海市上生•新所等两个案例讲解了从功能转换与活力激发、尺度机理与留改甄别、建筑多样性与更新改造等方面实施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利用的具体思路,提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利用要遵循真实性、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等原则,要以允许建筑功能及环境的改变,使建筑物充分发挥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价值为核心,通过结合建筑特色“量体裁衣”的设计,清理修复加固、可逆性介入的改造,使得历史建筑保持多样性的同时显示历史空间的文化魅力和人文气息,让有文化承载的历史建筑、传统建筑在现代生活中体面而有尊严的存续下去并拥有新的社会价值。
嘉兴学院建筑学系主任、支部书记、城乡规划学博士汪平西围绕《保护传统村落,让乡愁有“乡”可寻》作交流分享。从围绕传统村落是什么,为什么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容是什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意义,着重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细致分析了海盐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做法。从宏观层面来看,要与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进行协同打造、错位发展,突出湖光山色体验特色;从中观层面来看,要构建分级分类引导,根据山海塘风貌典范区、别样江南山水韵等目标定位,确定山水文化、海塘文化、茶文化、盐文化及其他民俗文化等核心发展要素,依托村落和资源要素分布现状,利用绿道和美丽乡村风景线,实现传统村落之间的组团式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要突出保护和发展的和谐统一,要注重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活化利用”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保留传统村落风貌,要在以产业培育赋能经济提速,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要留住“文化乡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长三角(嘉兴)城乡建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规划师陈志平围绕《浙北平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经验》作经验交流。他以嘉兴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背景和面临困境为开展基础,讲解了体系建设、联合调研、工作并轨等三个方面的具体做法。嘉兴传统村落主要具有传统村落数量稀少、物质资源留存较少、整体格局保留完好等区域特征,由于城镇化推进、现代化渗透、保护意识淡薄、保障资金短缺等原因,面临村落去留失控、风貌管控失调、历史建筑失修、优质文化失传的困境。嘉兴市构建以村落真实度、资料完整度为专家评估指标,以村域环境、格局风貌、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为传统村落指标的“2+4”体系为评价标准细分传统村落等级。根据嘉兴传统村落技术导则,依照包括村域环境、选址与格局、传统建筑、历史环境在内的7项调查内容对传统村落进行详细调研,再依据规划总体要求,完成以保护策略、传统格局与风貌保护、保护范围的划定及要求、特色要素构成及保护措施、建筑高度及形态控制等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嘉兴市从顶层设计入手,创新探索将历史文化村落和传统村落并轨,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建设局联合印发《嘉兴市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行动方案》,对标准分类、主要工作、保障措施做出了规定,实施方案将嘉兴市域分为了6个片区主题,各个片区根据其格局和资源,塑造不同的特色风貌,海盐主要打造湖光山色风情板块。海盐县目前有12个村进入嘉兴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创建名录,其中青莲寺、澉浦村为重点村。
铭扬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赵宇围绕《朱家门规划保护理念 》作交流分享。他以激活记忆、盘活遗存两个概念阐述了朱家门的规划保护设计方向。在激活记忆理念中,展示了朱家门祝氏老宅、堰东59号、残墙半亭等过去的村落状态和场景,将过去、规划、现在三张图作展示,解释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这些场景,让朱家门这个中国传统村落以最真实的一面,传承延续下去的愿景。在盘活遗存理念中,坚持最好的保护是合理的利用,对村庄肌理进行分析,保持大的村落肌理不变的前提下,局部优化空间,规划更为丰富的空间形式,创造更多的经营性场景,适应当下的使用需求,为活化遗存打基础。
中国思想史独立学者金纲表示,朱家门的建设做好“盘活和赋能”,盘活就是要利用好周边的资源,比如朱家门东面的泊橹山,具有秦始皇来过的史实,钱镠磨刀石的传说,具有故事感,可以开辟部分平地,设立亭子等,让游客在此可以感受到沧海桑田的变化。赋能就是要住在建筑里的人被赋能和自我赋能。此外,可以选择性地种植具有江南特色的自然植被,使村落更具辨识度。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冯鸣表示,嘉兴地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古村落多已拆除重建。而朱家门能成为中国传统村落,它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文化业态,更有商业业态,这也让整个村落更有活力和发展潜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白地表示,她亲眼见证了朱家门3年来的变化。比如来参观游览人群数量的变化,3年前多依靠朋友圈的分享来到朱家门,而今年,各地来的游客、来调研的人越来越多,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朱家门的文化自信。2022年,大家一起合作出版了《走进朱家门》,希望借此留下、分享这里的文化。而真正能让人们喜欢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村落是有很多人真正居住在这里,是有烟火气,有生活的感受,有乡村的气息的。
来源地址:https://jsj.jiaxing.gov.cn/art/2023/12/4/art_1633695_5893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