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毕节:厚植生态底色 推动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2024-06-08 07:17:59 本文标签:毕节 绿色 发展 

地球彩带,杜鹃花海与起伏山峦,构成美丽画卷;绿色海雀,万亩林海与青砖民居,相互交映;灼甫草场,遍地牛羊与连绵绿毯,自成风景……

绿色,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毕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3年,毕节勇担“绿色发展”使命,牢牢把握绿色发展样板区建设战略定位,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努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九,龙年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毕节市开展2024年市、县、乡、村同步义务植树活动。当天,全市3万余人参与,共设置义务植树点268个,种植树苗183260株,植树面积2710.38亩。

抢抓有利时节,毕节市持续掀起植树造林高潮,筑牢绿色屏障,厚植绿色底蕴。

毕节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通过撬动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打破传统的国家财政单一投资方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协同推进一、二、三期国储林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国储林项目累计完成营造林150.68万亩。

狠抓国土绿化试点示范,以黔西乌江源百里画廊至织金洞风景名胜区沿线36个乡镇为重点,按照“一区两带”的工程布局,采取人工造林、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经营措施,对乌江流域进行系统性生态修复。

持续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依托2023年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统筹推进退化林修复、低产低效林改造、现有林改培、森林抚育等项目建设,完成森林质量提升工程140.43万亩。

抓实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按照“1+8+N”(即市农发集团+8个县毕绿公司+多个施工班组)的运营模式,实施2023年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2023年,完成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 86.86万亩。

“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2023年,毕节不断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持续以“林长制”促“林长治”。

毕节全面推行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着力改革林长制责任、巡林、协作、宣教等机制,不断推进考核实体化、巡林具象化、运作协同化、宣教可视化,推动林长履职提质增效。按行政区域划分林长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市共设立林长10844名,林长制改革得以持续深化。

——建立完善林长制联席会议机制、总林长令发布执行机制、涉林问题整改销号机制、重点工作任务提示机制等,将林长制推进情况、森林资源保护状况纳入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林长履职提质增效,有效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主体责任。

——充分发挥数字林业改革优势,开发“毕节林长”小程序,全面推行“扫码巡林”,明确“一扫、二看、三问、四查”的巡林流程,扫林草湿资源二维码标识,看森林质量和林业工程,问下级林长、林场场长和护林员,查森林火灾、涉林案件、有害生物和资金使用情况,形成具体化、形象化和可操作、可跟踪的巡林程序,解决巡林工作中“巡什么、怎么巡”问题。

——发挥综合施治作用,整合行政、司法、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探索建立“林长+河湖长”“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场长”等工作机制,推进涉林司法信息共享、案件线索移送、检察建议落实、公益诉讼衔接等,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体系。

——常态化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清风行动”、打击毁林毁草“清违行动”和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清源行动”,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组织执法部门联动排查整治实体场所及互联网平台,查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对重点区域火灾隐患排查梳理,依法打击野外违规用火行为。

同时,毕节以林长制为依托,积极推进林长制主题公园建设,将林长制培训纳入党校干部培训计划,提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林长制业务能力。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国际荒漠化日”“全国生态日”等节点,向干部群众宣传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保护常识,切实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022年2月15日,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在黔西市发行。

2022年12月2日,毕节市首笔林业碳票交易达成,成交总价为14.41万元。

碳票,为毕节绿色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林业碳票将林地资源变成资产,“卖空气”便成了现实。

2022年以来,毕节在全省率先启动林业碳汇改革工作。印发了全省第一个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制定了全省第一个林业碳票碳减排量计量方法,建立了全省第一个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生态损失补偿工作机制,与司法机关协作,判决全市第一个“以碳代赔”生态修复补偿案例。成功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

2023年,全面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颁发5张林业碳票,涉及森林面积7.16万亩、碳减排量28.3万吨,完成林业碳票融资贷款4800万元、碳票交易15.81万元、碳票保额500万元。在全国率先探索“以碳代赔”修复生态新模式,全市共办理了“以碳代赔”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件。

守得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2023年,毕节通过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等举措,绿色根基得以厚植,林业产业与林下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力军。

毕节以林下养鸡和林下养蜂为主要方向,实施林下特色养殖工程,2023年林下养殖利用森林面积149.19万亩,实现产值17.8亿元。

以七星关区、大方县、赫章县为重点发展天麻种植产业,实施林下特色种植工程。在织金县、纳雍县、黔西市重点布局发展红托竹荪产业。在大方县重点发展冬荪、魔芋、黄连产业等食用菌、中药材。全年林下种植利用森林面积97.18万亩,实现产值29.95亿元。

……

绿水青山织锦绣,生态赋能谱新篇。新时代,新征程,毕节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全市林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汇聚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推动一二三产加快融合,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贡献力量。

来源地址:https://www.bijie.gov.cn/xxfb/bjyw/202403/t20240312_8391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