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无合同价只有送审价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没有签订明确的工程合同价格,仅存在施工单位提交的送审价格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常见,通常是由于项目情况特殊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一、 产生原因
工程无合同价只有送审价的情况,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1. 项近来期工作不充分: 部分项目在立项初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前期工作准备不足,例如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初步设计方案变更频繁等,无法确定最终的工程量清单和造价,导致无法签订明确的合同价格。
2. 项目采用特殊的计价模式: 一些工程项目,例如采用成本加酬金模式、总价包干模式等,在合同签订阶段可能无法确定最终的工程造价,只能先确定一个送审价格作为借鉴。
3. 双方协商未达成一致: 在某些情况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存在较大分歧,无法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只能先以送审价格作为过渡。
4. 其他原因: 例如项目工期紧迫、双方存在特殊合作关系等,也可能导致工程无合同价只有送审价的情况出现。
二、 风险分析
工程无合同价只有送审价,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1. 对建设单位的风险:
造价失控的风险: 由于缺乏明确的合同价格约束,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估冒算、偷工减料等行为,导致最终工程造价超出预期。
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没有明确的合同价格,建设单位在工程款支付方面缺乏依据,可能导致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成本而降低工程质量。
产生合同纠纷的风险: 由于合同条款不明确,双方容易在工程结算、工程款支付等方面产生分歧,引发合同纠纷,甚至导致项目停滞。
2. 对施工单位的风险:
工程款结算风险: 没有明确的合同价格,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结算缺乏依据,可能导致工程款拖欠、支付不到位等问题。
资金周转压力: 由于工程造价不明确,施工单位难以进行准确的资金预算,可能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
法律风险: 工程无合同价只有送审价,在法律上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发生纠纷,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三、 应对措施
为了避免或减少工程无合同价只有送审价带来的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做好项近来期工作: 建设单位应重视项近来期工作,做好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工作,尽量确定工程的范围、规模和标准,为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提供依据。
2. 选取合适的计价模式: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工程计价模式,并在合同中明确计价方式、计价依据、价格调整机制等内容。
3. 加强合同谈判和管理: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加强沟通协商,对工程造价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协商,力争在合同签订前达成一致意见。
4. 明确送审价格的性质和作用: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送审价格的性质,例如是暂定价格、较高限价还是借鉴价格,并明确送审价格的调整机制和结算方式。
5. 加强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可以通过委托造价询问机构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预算审核等方式,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6. 及时签订补充协议: 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确实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调整,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明确调整后的工程造价和结算方式。
7. 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 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和把关,避免法律风险。
四、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13)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
工程无合同价只有送审价,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建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