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双方建立和维护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劳动者并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构成事实劳动关系,以及多久会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形。认定事实劳动关系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用工支配权。即用人单位有权指挥、监督劳动者从事劳动,并对劳动过程进行管理。
2.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具有依附性。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用人单位的支配和约束,并主要依靠用人单位获取劳动报酬。
3. 劳动者从事的是用人单位规定的劳动。即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和要求进行的。
4. 当事人主观上具有劳动关系意识。即双方均认为存在劳动关系。
二、多久未签署劳动合同会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尚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
具体而言,如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一个月,且用人单位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则劳动关系将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三、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后果
事实劳动关系一旦被认定,劳动者将享有与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包括:
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
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
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权利。
用人单位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包括:
支付劳动报酬。
提供社会保险。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预防未签署劳动合同的措施
为了避免未签署劳动合同带来的风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劳动者
入职前仔细审查用人单位的资质和信誉。
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合同文本,并在充分理解后签署。
保留入职证明、工资单等相关证据。
2. 用人单位
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使用统一的劳动合同文本,并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保留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的完整记录。
未签署劳动合同会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一旦出现未签署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应及时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也应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