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段,素有“湘东明珠”的美誉。浏阳河蜿蜒流淌,孕育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富饶。然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时有发生,一直是制约浏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守护绿水青山,润泽锦绣潇湘,近年来,浏阳市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水利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浏阳水利工程概况
浏阳水利工程体系庞大,类型多样,主要包括:
防洪工程: 以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主,构筑起抵御洪涝灾害的安全屏障。
灌溉工程: 以大型灌区、中小型水库为主,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供水工程: 以城市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主,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需求。
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以河湖连通、水系治理、水土保持为主,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二、 重点水利工程介绍
1. 大围山大型灌区
大围山大型灌区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湖南省近来在建的较大灌区工程。该工程以大围山南麓水资源为基础,通过新建、扩建水库、泵站、渠道等,将优质水源输送至浏阳市中西部地区,灌溉面积达110.87万亩,惠及人口100多万。
工程效益:
显著提升农田灌溉保证率,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浏阳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
浏阳河城区段是浏阳市的母亲河,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廊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浏阳河城区段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浏阳市启动实施了浏阳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和水生态环境。
工程效益:
消除河道安全隐患,保障城区防洪安全。
改善河流水质,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品质。
3.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浏阳市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新建、改造农村供水工程,加强水源保护,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工程效益: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 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浏阳市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1.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血液,是城市发展的命根子。浏阳市水利工程建设有效保障了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2. 改善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是经济工程,更是生态工程。浏阳市水利工程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改善了河湖水质,恢复了水生态功能,打造了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丽家园。
3.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水利工程建设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浏阳市水利工程建设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提升了防洪抗旱能力,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水利条件,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浏阳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浏阳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
重点任务: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推进大围山大型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提升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加强河湖水系连通,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提升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化水利改革,加强依法治水,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