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房过程中,除了房屋实际使用面积,还经常会涉及到公摊面积。那么,何为建筑公摊面积?又该如何准确计算它呢?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些问题。
建筑公摊面积指的是除实际使用面积外,房屋建筑内的公共部分。例如楼梯、电梯间、走廊、门厅等空间的面积。公摊面积是由开发商按照一定标准计算出来的,一般以公摊面积计算比例,这也是购房者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了保障购房者的权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计算建筑公摊面积的规范。建筑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标准面积法即根据国家《住宅设计标准》规定,将建筑公共部分按一定标准面积计算。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按照国家规定,一栋楼建筑面积越大,其公摊面积占比就越小。
实测面积法即通过对实际建筑公共部分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出的面积相加得出。这种方法的计算比较准确,但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根据国家规定,近来计算住宅公摊面积的标准如下:
公共区域 | 标准面积(m^2/㎡) |
---|---|
出入口及过道 | 0.5 |
电梯间及梯廊 | 1.2 |
楼梯间及梯廊 | 1.2 |
垃圾间、车库、消防通道(按建筑面积计) | 0.2 |
其他公共设施(按建筑面积计) | 0.3 |
建筑公摊面积对购房者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
楼盘销售费用一般是按照房屋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的比例计算的。因此,公摊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购房者的购房成本。
建筑公摊面积的大小也会影响购房者的居住体验。如果公摊面积过小,会让一些居民出入不便,且易出现垃圾桶满溢等问题。
建筑公摊面积与房屋实际使用面积的区别是指建筑中除房屋实际使用面积外,由所有业主共同使用的空间面积,并非业主所有。实际使用面积即购房者购买的房屋实际使用空间面积,其归购房者所有。
建筑公摊面积虽然不属于购房者的实际使用面积,但它对购房者的房产投资和居住体验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在购房过程中,购房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规范和计算方法,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